在封建社会正式开启之前在线配资服务,我国曾经历过一段奴隶制社会的阶段。虽然关于夏朝的具体存在时间和性质还有争议,但商朝和周朝的历史地位却是无可置疑的。我们熟悉的不仅有如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这样贤明的君主,也有周厉王、周幽王这样昏庸的统治者。尤其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他的残暴统治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对于这段历史,小说《封神演义》通过神话的形式进行了生动演绎,将历史人物赋予了超凡的神力和传奇色彩,甚至引入了许多传说中的强大神灵。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昏君的纣王,为什么没有神仙降世将他诛杀?连女娲这样的大神也宣称不敢轻易插手。
从历史记载来看,纣王确实是一个令人痛恨的暴君,其统治期间罪恶累累。首先,他荒淫无度、残暴无情,但这种特质并非纣王一人独有,而是整个商朝奴隶制统治阶级普遍存在的通病,甚至可以说是奴隶社会的制度性缺陷。对于掌握权力和财富的贵族来说,纵情享乐几乎成了理所当然,而奴隶在当时被视作商品,遭受压迫和残害亦属常态。
展开剩余75%从整个商朝的历史来看,不只是纣王,其他贵族也普遍存在这种剥削与暴虐的现象。再者,有学者指出纣王残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活人祭祀和酷刑如炮烙等方面。但实际上,这些残酷手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早已存在,并非纣王首创。活祭作为宗教仪式自古已有,刑罚酷烈也多为奴隶主阶级用以巩固统治的工具。
早在武丁时期,砍头、挖鼻、活埋、火烧等残酷刑罚已被广泛使用,监狱和枷锁更是常见的统治手段,这些都不是纣王独有的。若单从残暴程度评判,或许周武王在商周之争中取得胜利后,所采取的手段更为严酷。纣王兵败后自焚鹿台,周武王虽已胜利,却仍然砍下纣王头颅,向天下昭告其罪,手段之残忍不容小觑。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纣王的恶名多为后世史官根据政治需要而夸大。
以周武王为例,作为原商朝臣子,他发动伐纣本就是背叛,这种行为在当时属于逆天之举。为了树立武王的正义形象,史书在记述时大肆美化他的“替天行道”,反衬纣王的昏庸暴虐,甚至刻意丑化纣王形象。相比之下,神话作品如《封神演义》则允许表达史书中难以直言的情节,纣王虽令人反感,但无神仙敢轻易下手,正是因这残暴是商朝制度的共性,而非个人问题。
在纣王的负面形象中,影响最大且最广为人知的,是他极度好色的丑闻。纣王与妲己的故事在民间传说极为流行,妲己作为“狐狸精”的象征,也成为妖魅的代名词。在《封神演义》中,妲己被描绘为一只千年九尾狐狸精,凭借魅惑之术作祟于朝堂,成为祸国殃民的象征。她的神秘与狡诈让人难以除掉,甚至武王攻伐时也未能彻底消灭妲己,充分体现其祸乱朝政的影响力。
《封神演义》指出,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纣王沉迷妲己,荒废政事,导致国家走向灭亡。妲己作为妖怪,本身就代表灾祸,而纣王的好色更是早有记载,亡国命运似乎早已注定。纣王不仅对妲己放纵,甚至大胆亵渎女娲这样的大神。
女娲在《封神演义》中是补天的神仙,拥有无上的神力和高洁的品德。然而,纣王却只看到女娲的美貌,在她的修炼洞府里写下诗句称赞,表面上是赞美,实则对神仙的极大冒犯。女娲对此愤怒不已,但她并未采取极端行动,原因在于她不能随意杀害纣王,这与当时殷商的国运息息相关。
无论小说还是现实,逆天行事终究难以成功。历史上的许多泄露天机者都遭遇惨祸,神仙女娲不敢违背天意杀掉纣王,正是因为殷商的国运尚未走到终结。具体来看,纣王虽昏庸,但朝廷内尚有支柱——闻仲太师。闻仲由纣王父亲请来辅佐,治理朝政,甚至纣王本人对他也心存敬畏,闻仲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掌控朝政,深受尊重。
纣王亵渎女娲时,闻仲正率军出征,凯旋归来后,他重新整顿朝政,进言十策劝诫纣王,并亲自出面管理,令商朝局势有所好转。除了闻仲,朝中还有其他贤才在支持统治。如果女娲贸然杀死纣王,或许在闻仲和其他贤臣的辅佐下,商朝能出现明君,甚至周朝难以崛起,女娲自己也可能因违背天道而遭受反噬。
因此,世事皆有因果,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新旧事物的更替虽然不可避免,但也有时机限制。即便是女娲这样神力无边的存在在线配资服务,也不敢随意违背客观发展的规律,去做那些超越人力所及的事情。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在线配资网_手机配资股票_股票配资网站观点